欢迎来到杭州装一网!| 登录免费注册 触屏版
您的位置:装一网>杭州站>生活家装饰>促销活动>【生活家装饰】最好的装修是父母的爱与温柔

400-680-0011

地址:浙江省 杭州市 天城国际(闸弄口地铁站出口)

在线报价在线预约

  • 一居室
  • 二居室
  • 三居室
  • 四居室
  • 复式
  • 别墅
  • 其他

联系我们

生活家家居馆杭州生活家家居装饰有限公司

地  址:浙江省 杭州市 天城国际(闸弄口地铁站出口)

电  话:400-680-0011

联系人:张帅

促销活动

【生活家装饰】最好的装修是父母的爱与温柔

内容提示:为什么长大以后,我们渐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了?卢浦大桥上,17岁的少年纵身一跃,以舍弃生命的方式表达了对父母的不满,让人们看到年轻一代与父母之间的交流鸿沟。人们在唏嘘与声讨中,将舆论的刀锋清一色地对准了家长。


生活家装饰

最好的装修是父母的爱与温柔


为什么长大以后,我们渐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了?

卢浦大桥上,17岁的少年纵身一跃,以舍弃生命的方式表达了对父母的不满,让人们看到年轻一代与父母之间的交流鸿沟。人们在唏嘘与声讨中,将舆论的刀锋清一色地对准了家长。

我们要求父母以我们期待的方式对待我们,可父母却很难做到100%,那些做不到的,做得不够好的,就很容易被放大成父母的极度自私。



对于那些让自己感到不适的情绪,人们难免有意无意地将其放大,而对于他人给予的关心和爱护,总是心安理得地接受。

因此,许多人会在成长中逐渐淡忘,自己也曾是沐浴在父母关爱中长大的孩子。但如果回忆起小时候的家,这种记忆便能很快找回。


那时的房子,大多没有什么设计上的考量,基本就是安生立命之所。单元房还好,虽然稍显局促,但好歹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。而有的家庭住在筒子楼里,长长的阳台过道上,通向一个几户人家共用的卫生间。


即便如此,那时的小家是很多80、90后童年快乐的发源地。

人们不会埋头刷手机,也没有什么诱惑被分散注意力,最大的快乐主题便是“相聚”。在家门口或院坝里,几乎随时可以看到唠着家长里短的大人,互相追逐嬉戏的小孩。邻里之间彼此熟知,经常串门,比起如今小区住户独立、不相往来的冷漠,可以说非常融洽。


“吃饭啦!”当你正在楼下和小伙伴们玩得起劲时,一抬头,总能看到在阳台上低头向你呐喊的母亲。


02

入户

>>>水泥地与石灰墙<<<

推开家门,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家里的水泥地。

那些年,大家基本还没有“装修”这个概念,一切以满足实用功能为主,地面多是光秃秃的水泥地。


条件好一点的人的家里会铺上水磨石地面,当时的水磨石地面,一般是在水泥中加白色的颗粒状云石后打磨。


家长不让在水泥地上打滚,可当年哪个小孩子身上纤尘不染的。即便再冰凉,我们小时候也从未放弃打滚。没在地上打过滚的童年,是不完整的童年。

一进屋,便能看到家里的墙。

墙面几乎就是白色的石灰墙,电线不会埋进墙体,顺着开关就能找到电灯。墙面空鼓、剥落甚至“掉渣”,也许还有你一时兴起挥毫的大作或者随性的涂鸦。几乎没有一户人家拥有完整整洁的墙面,但这并不碍我们的美好生活。

八九十年代的色彩搭配相对于比较单调,即便要粉刷墙面也没有太多的选择,那时最流行的便是“卫生墙”。



“卫生墙”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衣服被墙灰弄脏,多用于学校和医院等人员比较拥挤的地方。大概是人们觉得它也极具观赏感,成为了当时一种流行的装饰,被大量地运用到家庭的墙面装饰上。

在这样简单的地面与墙面包裹的空间里,我们与父母组成了一个无懈可击的家。

03

厨房

>>>烟火的气息,最有生命力<<<

一般叫你吃饭的时候,离真正的开饭还有个十几二十分钟。提前回到家里,总能看到爸妈正在厨房忙碌的身影。

童年的厨房,几乎都是用水泥砌成的简单灶台,灶台都贴的白色小磁砖。磁砖缝有大有小,基本做不到统一。有的磁砖掉了,有的裂了,有的甚至一开始就没贴整齐。



那时候,似乎一切审美都不大重要,重要的就是厨房在正常运转。烧天然气的,气是通的;烧煤气罐的,别是空的;烧电的别断电,烧蜂窝煤的别断煤。最重要的是,家里能做美味的那位“厨子”一定得在。

“过来盛饭,把菜端过去!”,“厨子”发号施令了。

从端饭开始,我们真正参与了家庭的协作,偶尔也会被分配一些不痛不痒的家务活,但仍觉得自己出了不少力。



惟有当自己一个人生活,开始独立干家务的时候,才能真正明白父母的日常充满了辛苦。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:一个人在家打扫卫生、做个饭,再收拾收拾,一天就过去了。不由得纳闷,当年的母亲是怎么做到在一天内完成那么多事的?而且几乎还天天如此。

你端着刚做好的饭菜来到餐桌前,便要准备接受教育了。

80、90后的餐桌,一般就是一块实木的圆桌或方桌,桌椅也不是配套的。条件稍差的家庭,就一张全球通用的折叠小方桌,现在这样的桌子几乎绝迹于城市家庭,只能在烧烤摊或者大排档上看到。



回首往昔,我们愈发觉得,对他人的尊重与人生的许多待人接物的规则,都是从那张餐桌上开始学起的。

“人没齐不准自己动筷子!”

“把碗端起来!”

“吃饭不许吧唧嘴。”

“夹到啥就是啥,不许在盘子里乱翻。”

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菜。”

在那张餐桌上,我们散漫的习惯与无礼的行为渐渐得到了规束,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后续整个人生。



在那张餐桌上,我们最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与父母的爱。即便他们絮絮叨叨地说着你的顽皮,或者谈论者你听不懂的话题。当你吃饭不守规矩了,他们还会筷子头敲一下你的手。

父母总会不停地为你夹菜,桌上有肉的时候,他们总是把大块的肉或者鸡腿鸭腿夹到你碗里,把你喜欢吃的夹到你碗里,并嘱咐你多吃点。当然,你不喜欢吃的,他们也会夹到你碗里。



“不许挑食。你看爸爸妈妈啥都吃。”

“那是因为你们买菜的时候只买自己吃的……”

“小兔崽子你皮痒了是不?”

那时候的一家人,基本上永远都是坐在一起吃饭的。“食不言,寝不语”的教条古训,在平凡百姓的生活中是多么的苍白无力。


不论那张桌子多么地普通与不起眼,它承载着的不光是一家人的一日三餐,更有一家人浓浓的爱。长大后,走街串巷家常味,不光因为味道好,还因为它里面有其他美味无法替代的温情。


04

家具

>>>每个人的爸爸都是木匠<<<



“我家的大衣柜是我爸做的!”

“我家的餐桌是我爸做的!”

“我爸爸给我做的椅子。”

“我爸爸给我做了一跟金箍棒!”

“能打妖怪吗?”

“不能。但他常用来打我。”



而这些家具的意义,基本只是用来放屁股和放东西,不大会有审美上的讲究。但因为出自于父亲的手笔,也就有了一份厚重感。

05

情怀

>>>收纳基本靠堆<<<

那时候的房子,空间比较小,一家三口尚显局促,有的家庭是一家五口甚至更多。大人们几乎没有收纳的概念,箱子、柜子的用途就是单纯地用来“塞东西”或者当台面用。




有一次趁外婆不在家,我终于敌不过自己的好奇心偷偷将它打开,本以为会有什么奇珍异宝,结果发现就是一堆衣服而已……

每个人都会对上了年纪的“东西”感兴趣,即使有时并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,但它同样是可贵的——因为一件旧物,你会把一件事放在心底。



当年许多家庭的父母,都有一个共同的生活习惯——节约。能省的都省,能留的都留,不管今后还有没有用,只要没坏得彻底,都不能扔。

他们经历过艰苦的岁月,深知一切都得来不易。他们从来不舍得扔东西,不介意穿别人的穿过的,用别人用过的。家里总是堆了许多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“有用”的物件。




如今的80、90后,一部分人已经买了房,有人甚至早已成家立业,自己也为人父母,住在精装的房子里,铺上了地暖,安上了空调,有了品位的家具……有了更好的家,在面对父母时,却似乎少了许多快乐。

曾经的我们,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回家,不论是为了吃上爸妈做的饭,还是不想错过动画片。我仍然记得,那个一放学就背着书包往家跑,看到爸妈就喜笑颜开的孩子。



长大以后,我们崇尚西方的自由与独立,不满于父母的诸多干涉。但“一切为了孩子,为了孩子的一切”,却是他们将我们从小照顾到大的人生准则。小时候,我们得益于这样不顾一切的保护伞,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它的庇护,却很难容下父母沟通方式的半点不足。

相比父母,我们受到了更好的教育,是否可以反过来思考一下:比起让他们来理解我们,我们是否更应该去理解一下他们?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得也很累,但父母当年也并不轻松,甚至比我们过得还要艰难。


我仍然记得,晚上一家人坐在沙发椅子上,一边磕着瓜子聊着天,一边看电视。看到接吻的镜头的时候,爸妈总会用手遮住我的眼睛,再说一句“少儿不宜”。


曾经的老房子,虽然处处是不合理的格局与简陋的设施,但父母的爱与温柔,便是最好的装修。

抱怨与反对的情绪时时翻涌上来,而回忆曾经的美好与关爱可以让它重回大海。



/图片来自于网络

编辑丨韭花玉露丸

脑壳上的坑,似海深。


手机版

小程序

公众号